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

愛與不愛?

前幾天晚上,我答應兩個孩子讓她們在家附近提燈籠,雖然這星期天才是中秋 節。她們每人各提兩個紙燈籠,小心翼翼地走在路上,我則尾隨在后。幽暗的路燈讓燈籠的光芒更顯耀眼和美麗。小朋友邊走邊唱他們學過的《傳燈》: 每一條河是一則神話,從遙山流向大海;每一盞燈是一脈香火,把漫的黑夜漸漸點亮。為了大地和草原,太陽月亮,為了生命和血緣,生命的緣。每一條河是一則神話,每一盞燈是一脈香火,一條河都要流下去,每盞燈都要燃燒自己。"

國慶與華巫節慶
自小我特別喜愛中秋節,我認為它最具華人傳統特色,大家聚集一堂賞月、吃
月餅或攜小提燈夜游,象征團圓的和樂融融,那一盞盞鮮艷奪目的燈龍,更小朋友愛不釋手。今年的國慶日,正逢農磿八月初一,〈萬盞華燈慶中秋〉動陸續在新山區熱登場,隔天又是回教徒齋戒月的頭一天,齋戒月過后便是馬來同胞新年了。

我們夜游到二姐家對面的空地,小朋友老遠就對著在樓上窗口張望的表姐們叫,沒多久兩個丫頭飛奔出來加入提燈行列。我和二姐閒聊著,不久后隔一馬來鄰居也帶著三個孩子出來,其中一名小男孩,他的學校每人派送一籠,他迫不急待地拿出來請媽媽點上蠟蠋。我見燈籠不夠連回家多拿幾望讓友族小朋友一起體驗提燈籠的樂趣。這位馬來婦女也慷慨地拿出預在開齋節玩的一大盒煙花,讓小朋友們盡情燃放。最后就連壁甚少鄰居也帶著他兩歲半的兒子出來湊熱鬧,時這片空地熱鬧無比。

我們的馬來西亞

我望著這群天真的孩子,他們幾乎還處在幼兒階段,無法掌握共同語言交談,你講你的中文我說我的馬來文,當中還帶上幾句英語或比手劃腳,大家有聽沒懂的依舊很開心。這就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種語言共存的地方,我們的馬來西亞。

隨著國家歡慶獨立51周年之際,家裡不時傳來小朋友揚起學校做的國旗,大聲高國歌,雖然唱得語音不全,歌詞也有唱錯,卻貴在唱得真摯與用心。然而,一個阿末“華人寄居論”(他不是第一個也絕非最后一個發表類似論的人)引起軒然大波,讓我們(起碼是華人)為國家獻上祝福的同時,對國家期許更加美好的生活。

當我們遙望月亮提燈賞月,延續老祖先留下的傳統節慶,讚頌中華文化的悠
久淵長,可我們不曾忘記先輩們當初如何飄洋過海南來,在這片土地上和其他種族齊心合力爭取獨立,共建家園。

惡意言論傷害種族和諧
半個世紀過去了,在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上,我們至今還得面對某些極主義者的無理指責,說我們不是這片土地上的主人,惡意言論無疑傷害了種族的和諧。試想,倘若這群嬉鬧的小朋友當中,忽然有人惡意摔開籠並禁止你玩,還要你回到你們祖先原來的地方,這是否已經傷你只想和友族分享歡樂的單純想法?

當我們還像他們這般的年紀,大家以孩童坦誠之心一起生活、一起嬉鬧;
紀稍長后,一些偏頗或極端的思想卻慢慢地侵噬各種族之間的友好相處,最終可能產生解而導致隔閡或相互猜忌。這些到底是誰的錯?我不願見孩子長大后,仍然被某些人指責他們不是國家的一份子。

煙火熄了、燈籠滅了,歡笑盡興過后,小朋友滿足地互道晚安,我們沿著來
時路很快抵家。外頭那場口舌之戰演愈烈,我們國家的和諧之路呢? “和解遥遥,路漫迢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