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9日星期六

自如

前几天,佛堂的林姐和施姐,带了一位从台湾远道而来的师姐来家拜访。

林姐甫坐下,便将论语的校稿递给我,还连声谢谢我,帮忙她一起替佛堂校对。然后,她又递给我一张邀请卡,诚意邀请我们一家,出席星期天她家的佛坛设置聚会,一同分享她的喜悦。

去年底,佛堂举办了三天两夜的生活营,我认识了林姐,当时我担任生活妈咪,照顾小朋友们的生活起居;林姐负责教导他们做铜锣烧,因为人手不足,我帮忙她,我们十分投缘,相聊甚欢,才发现我们竟然是同乡,家住得很靠近呢。

另一位施姐,她是一位面带慈祥的中年妇人,她曾经热心送过我和孩子回家。每一次佛堂有台湾前贤来访,她总是热心招待和负责载送。

台湾来的萧姐,我们曾经有过一面之缘。我和先生,去年在佛堂听萧姐和大家谈生命的意义。萧姐个子瘦小,皮肤白晢,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眼神犀利,言谈间用词精准,让我留下深刻印象。半年不见,她风采依旧。

没多久,从外头返家的先生,也坐下一起聊。

令我佩服的林姐
投入佛堂活动三年多的林姐,侃侃谈起她在家设佛坛的喜悦,她还打算在家设读经班,让邻居小朋友有读经的机会。林姐每天往返新加坡工作,百忙中还能抽空和先生携三名孩子,一起回佛堂学习。

大家都知道,林姐的手艺超棒,尤其是制作点心和蛋糕,她常常回佛堂准备膳食,让大家享用。林姐不仅积极参与佛堂活动,还帮忙佛堂读经班制作读经本,最令我佩服的是,她把读经班带回家乡,并邀请我一起帮忙,冀望美好的读经,能在乡里孩童身上开花结果。

萧姐也告诉我们,她如何从智慧人生中活出自己,並分享她在父亲临终前,她如何从不舍变成声声祝福。

无私奉献的心
两个女儿辗转从其它的读经班来到佛堂学习,在这儿,我见到许多妈妈,他们一开始是陪孩子到佛堂读经和学习,渐渐地参与佛堂的活动,陪孩子一起成长。

这些妈妈们,总是在孩子们快乐的在前堂活动,静悄悄躲在厨房烹煮爱心餐,让活动完毕的孩子们,一出来便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如果举办大型活动,这些妈妈和爸爸们总会热心帮忙,在在成为佛堂里最坚实却温暖的支柱。

我觉得无论是,眼前热心助人的施姐,主动请缨自费来马交流的萧姐,爱心满满的林姐,或是佛堂里默默付出的爸爸妈妈们,他们身上都怀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相比之下,我十分汗颜。

我曾经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过基督教,也接触过慈济志业;因为踏入婚姻,我从持香祭拜祖先的家庭,进入无香的基督家庭;因为喜欢旅行,我的脚步从藏传佛教的西藏,走入东南亚四大佛教古迹,见过无数佛像。佛的形体、容貌和姿仪,常常给我安祥,平静的感觉,然而宗教和信仰,虽然盘旋心中,却始终无法生根。

每一个人都是菩萨
“有句话说,‘门外看门内。’你永远不走进看一看,哪里知道里面的风景和你想像的一样?”萧姐说。半年前,她和我说过同样的话。

她接着又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菩萨,只是在尘世间迷失了自己的悟性,以致于‘灰头灰脸’,染上了尘缘。”

这一句话,像一条溪流直接流淌我的心坎。

脑子里隐约闪现一些初中画面,那时候的我,热衷追寻生命的真谛,渴望明白人活在世上到底为了什么?我偷偷把内心的疑惑,还有对佛像的崇敬和惶恐,藏在日记本里,我还认真想过,有一天我会遁入空门,也不涉及人世间最複杂的情感......

这些都是十几年前的往事了。怎么这时候记起了呢?

迷失了悟性
如果说,每一个人都有悟性,只是分成早开窍和晚开窍两种,那么我相信,少年的我,肯定比现在有悟性,心灵也纯洁和简单多了。

我以为,我能保有赤子之心到老,可是究竟何时开始,我也灰了头,灰了脸?忘了孩提最单纯的笑容,最单纯的满足?变得少了爱,少了梦,少了希望?

这令我沉思不已。

佛曲自如
那天晚上,一位甚久没见的挚友,电邮了一首佛曲与我分享。

夜深人静,我反覆聆听。详和的音乐,流向内心深处,为干涸的心灵,注下久逢的雨露,带走心灵的杂念,多了平和恬静。

要如何寻找大智慧,继而运用大智慧去领悟,让生活每天过得‘如去如来,来去自如’? 这是佛曲自如歌词当中,我反覆问自己的话。

当下,我觉得有股力量似乎在我心底种下。

自如
走在轮回路,一路要知足,
用感谢心去付出,以欢喜心来受苦。

走在轮回路,一路要惜福,
用大智慧去领悟,以大慈悲来祷祝。

南无阿弥陀佛,如去如来来去自如。
南无阿弥陀佛,愿将一切众生度。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