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8日星期三
欣見《如風如日》入圍2013年華人金僑獎
當先生陪我返家後,我尚在為牙科醫生先前講的話傷腦筋。
那掛在右臉頰的疼痛,在獲悉先生的作品入圍的那一霎間被暫且放下。我們連忙和至親和朋友分享,也希望獲得更多人支持票選活動。
回想參與先生制作《如風如日》這部短片的過程,從資料搜集、消化資料、撰寫旁白稿、錄音、拍攝到後期剪辑等,我想我們都有一些相同的感受。
我們多少感慨詳細介紹已故陳徽崇老師的文獻太少,有也是比較片面或者零星散落在他處,衷心期盼有更多學者對陳老師推廣音樂教育的理念和影響做詳細研究,留傳更多資料以供後人參考。
逝去的歲月,留下的卻是永恒的精神。倘若沒有適時再提起,永恒的精神也容易湮沒在這五光十色的現實生活;就像華族精神人物林連玉,每隔一段時間被華教團體提及,提醒奉獻華教的人士以及學生們,現在的一切得之不易。唯有不斷被提起再前進,長江後浪推前浪,才能夠讓永恒精神保鮮不衰。
當影片上傳參賽的幾日後,便逢陳老師逝世五周年忌日,新山的音樂活動依然過於冷清,只能讓人嘆道往日只能回味。
當著手撰寫旁白就面對一些問題,像該如何切入主題?如何呈現故事?故事搬演呢,那麼歷史照片如何同時保留?先生手上有陳老師不同時期參加活動的影像,有的還是錄影帶,這些珍貴畫面該如何呈現在僅有六分鐘的短片裡?同時還得解決剪辑技術遇到的問題等,這都讓他傷腦筋好久,因為這樣反而更堅定他繼續前進的決心。
一直到陳老師的兒子從美國返馬渡假,先生相約他談及制作短片的概念,他拿出一些家庭照,一邊與先生閒話般聊起他小時候和父親相處的一些回憶,包括父親卧病期間談及祖父的事兒........訪談之後,才確定短片將從兒子的角度來看父親的一生。
我們不是陳老師的學生,也不曾學過音樂,因為心懷對逝者的一份尊敬,希望更多人認識這位已故的音樂家。現在是網路票選的第二天,我期盼更多人能夠上網支持這部影片,尤其是新山人,甚至全馬各地的民眾,讓我們一起向這位不吭不卑,用一生奉獻音樂藝術教育的音樂家,獻上無比的敬意!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