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7日星期六

<道德经.左契章第七十九>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释]
怨:不满意、怨恨、抱怨。
契:契约。
责:索取所欠。
司彻:掌管税收的官职。
无亲:没有偏亲偏爱。

[南怀谨译文]
一旦结下深仇大恨,要想和解也必然有积怨,又怎么能达到与人为善的境界呢?所以,圣人(总是在尚未得罪人之前) 采取公允的态度不去责备别人。有智慧的人善于运用契合方式,无智慧的人最易与人分道扬镳。自然界的法则不分亲疏,它总是与有能力的人一道。

------------------------------
来佛堂听课以前,先生考虑我喉咙不适,问我是否要在家休息?我人虽疲倦,吞咽不畅,还是回答去吧,因为他难得星期六有空档,一家人回佛堂学习。

今晚的主课邀请方姐和我们谈《道德经.左契章第七十九》。一个多月前,我和先生听她讲解三宝还犹言在耳,因缘既会,让我们再度听她讲课。

每回主讲人台上讲课,我都叮嘱自己下次要记得携纸笔,可我记性极差,不是忘了带笔就是缺了纸,唯有努力记在心底。

方姐讲课大致内容:
-何谓怨?怨何以产生?
-当怨产生,该如何处理?接受和改变。
-容易做到接受和改变吗? 不易,我们常心生抱怨,出现‘我执’。
-男人和女人抱怨的不同
-修道难免也产生怨(如:接手问题、言语谈论.....)
-心理测试:美食、居家、服装和休閒,你会花钱把美食排第几位?(测试个性)
-学习爱与关怀,要做能够成为帮助别人的强者,而不是被帮助的弱者。
-修道是为了圆满自己的本性。
-修道的宗旨:「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中國禪宗第五代祖弘忍大師的話)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