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8日星期五

《我的斷捨離》


有誰會知道我臨時寫下這篇文章背後的真正原因?我猜任何人都想不到。但愿有一天,我也忘卻。此篇乃化悲憤為力量的安慰。文章同時在FB發表,也代表了我重歸部落格。


最近斷捨離成為熱門話題。

斷捨離原是瑜伽哲學(斷行、捨行、離行),鼓勵人從外在身體的修行,帶來內在心灵的改變。

日本暢銷書《斷..-打造能量屋篇》,就是藉由舍弃、整理物品,將心中無用之物也整理得干凈,讓人生變得愉快的方法。

我很讚同居家的斷捨離。捨繁變簡,讓室內簡朴,心境開濶。因為自己曾經就是一個很難斷捨離的人。

小時候,母親笑我是垃圾婆,什麼都收,樣樣不捨得丢。我個人註解成:重感情、念舊。親愛的母親怎麼會懂呢?記得小學坐在我隔壁的男生舉家搬遷,我很難過,不捨心情之下,送了他半片橡皮擦,自己也留了半片,期待他日倆人以物重逢。幾年後,那半片橡皮擦在一次大掃除中,被母親狠心丢弃。只留下那女孩天真浪漫的眼淚。當然,女孩和男生沒再重逢,起碼現在都是。

當我擁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我常常為收拾而煩惱。東西太雜受不了,太單調也不行。一直到去年的大掃除,我問自己:到底怎样的家,才能讓我擁有舒適的感覺?是物?是人?還是自己的心?終于,我狠下心清理許多雜物,連同它們的過去,一併丢弃。我也捨掉過多的擺設品,留下綠色盆栽和字畫,當眼睛離開過多的裝飾,居家視野也似乎變得干凈、簡約,豁然開朗。

上星期友人拿了一份對孩子斷捨離的教养資料給我閱讀,內容大致希望父母做到:
絶對孩子不需要的幫助; 弃對孩子多餘的安排; 不能沒有我的執著。

現今社會,父母與孩子之間,似乎出現愈來愈多的溝通障礙。

《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變成小皇帝?》的作者提到,愈來愈多家長傾向美化孩子的偏差行為,而当被診斷為發展缺失的孩子愈多,大眾就愈能接受這種行為障礙,最後便習以為常了。因此,也不再深究很多令人擔憂的現象。

孩子的問題,其實也反應了父母的教养問題。斷捨離的教养智慧,是讓父母學習對孩子放手,問題是:父母願意放手嗎?懂得放手嗎?何時放手?如何放手?是否自己有教养迷思而渾然不覺?

如果說斷捨離能用在雜物整理哲學,也能用在孩子的教育層面上。那麼,當務之急,更應該用在父母身上—學習對自己的斷捨離。

孩子有錯都是父母的錯,對於我而言,是我學習當母親以後,必須承认的一件事。這句話或許使用尽心思疼愛孩子的父母傷了心,可能也有欠公平。然而,當今溺爱孩子、縱容子女、百依百順的父母愈來愈多,甚至有些父母會找藉口合理化孩子的無理行為,這些並非好的現象。

為人父母者,要對孩子做到斷捨離的教养智慧,首先更應該學習:

絶自己不必要的妄想弃孩子不是我的自我中心的執著。

這一切,真正做起來又談何容易?為了避免落於俗套成為吶喊口號,唯有先給自己打劑強心針,時時警惕:斷念、捨我,離執而行。

没有评论: